上海一家再生铝加工厂的车间里,曾上演过一场因杂质问题引发的 “危机”。一批从报废汽车上拆解的铝合金部件送进车间,工人们按常规流程投入熔化炉,可随着炉温升高,问题接踵而至 —— 铝液表面浮起一层厚厚的黑渣,用工具打捞后,没过多久又会冒出新的渣体。更棘手的是,冷却后的铝锭表面布满细密的气孔,检测发现是杂质中的气体未彻底排出。这批本想供应给新能源电池壳厂家的铝锭,因品质不达标被全部退回,工厂损失近百万元。厂长望着那台运转多年的老式熔化炉,无奈地说:“这炉子除杂能力跟不上,再好的原料也炼不出好铝!”
这一困境,道出了再生铝行业的普遍痛点。再生铝原料中混杂的油污、金属氧化物、塑料残留等杂质,若不能在熔化环节有效处理,不仅会影响铝液纯度,更会导致下游产品出现开裂、变形等质量问题。作为江浙沪地区铝合金熔化设备的领军者,苏州炬鼎热能深知杂质处理的关键,通过优化铝合金熔化炉,打造了一套针对性的再生铝熔炼杂质处理方案,让难题迎刃而解。
传统铝合金熔化炉的除杂短板十分明显:炉内温度分布不均,导致部分杂质无法充分分离;简单的搅拌装置难以让除渣剂与铝液充分反应;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,还会让杂质在炉内循环沉积。苏州炬鼎热能从炉体结构、温控系统、除杂工艺三个维度对熔化炉进行优化,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。
在炉体结构上,苏州炬鼎的优化堪称 “细节革命”。炉底采用倾斜式设计,倾斜角度精确到 3 度,既能让铝液自然流动,又能使杂质在重力作用下向特定区域聚集,便于集中清除。炉壁内侧铺设了一层特制的耐高温陶瓷涂层,不仅减少热量损耗,还能避免炉壁氧化层脱落混入铝液。更关键的是,炉内增设了三道过滤栅栏,第一道拦截大块杂质,第二道过滤直径 0.5 毫米以上的颗粒,第三道则通过纳米级陶瓷膜捕捉细微杂质,让铝液在流出炉体前完成初步净化。
温度控制是杂质处理的核心环节,苏州炬鼎为此开发了 “分段温控系统”。熔化初期,炉温稳定在 650-700℃,这个温度区间能让铝料中的塑料、橡胶等有机杂质充分挥发,通过专用排烟通道排出并进行焚烧处理,避免其碳化后形成黑色颗粒混入铝液。当铝料完全熔化后,炉温自动升至 720-750℃,此时启动高频电磁搅拌装置,让铝液以每秒 0.8 米的速度循环流动,使除渣剂与铝液中的金属氧化物充分反应,生成易于打捞的熔渣。这套系统让炉内温度控制精度达到 ±2℃,为杂质分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。
苏州炬鼎还为优化后的熔化炉配套了专用除杂工艺包。其中,自主研发的 “复合除渣剂” 堪称杂质的 “克星”—— 由氯化钠、氟化钠、稀土元素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,投入铝液后会迅速扩散,与杂质发生化学反应,将原本难以清除的铝氧化物转化为密度仅为铝液 1/3 的熔渣,上浮速度提升 40%。配合炉顶的自动除渣机械臂,每小时可清除熔渣 200 公斤,效率是人工除渣的 5 倍。
在南通一家年处理 2 万吨再生铝的企业,这套优化后的熔化炉投入使用后,效果令人惊叹。车间主任展示了两组数据:改造前,铝锭的杂质含量平均值为 0.35%,改造后降至 0.08%;每吨铝液的除渣时间从 40 分钟缩短至 15 分钟,单日产量提升 25%。“以前我们的铝锭只能做建筑型材,现在能直接供应给汽车轮毂厂家,每吨售价提高了 800 元。” 企业负责人难掩兴奋。
针对江浙沪地区再生铝企业多为中小型规模的特点,苏州炬鼎的优化方案还兼顾了经济性与灵活性。优化后的熔化炉采用模块化组装,占地面积比传统设备减少 30%,适合场地有限的车间;能耗方面,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排烟温度从 400℃降至 150℃,每吨铝液的燃料消耗降低 18%,一年可节省燃料成本数十万元。
如今,在长三角的再生铝产业带,苏州炬鼎优化后的铝合金熔化炉已成为不少企业的 “标配”。从处理报废家电的小型加工厂,到供应航空航天配件的大型企业,这套方案正以 “高效除杂、稳定可靠、成本可控” 的优势,重塑着再生铝熔炼的品质标准。
随着再生铝在新能源、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,市场对铝液纯度的要求日益严苛。苏州炬鼎热能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,在铝合金熔化炉的优化上持续发力,让每一台设备都成为杂质处理的 “精密仪器”,助力再生铝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让 “变废为宝” 的价值得到极致释放。

15962220217
微信号已复制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